Friday 1 June 2012

良田播善種


某日,與孩子一起外出吃午餐,那是一間小而有情調的素食餐廳。剛選定了位子坐下,旁邊座的一對男女顧客起身離席,走向櫃台結賬去。餐廳里人來人去本是平常事,我們也沒特別去留意。兒子向他們的餐桌瞄了一眼後,像目擊了甚麼罪大惡行,拉開嗓子向我告發:“媽媽你看!他們浪費食物!”那宏亮的聲音,讓小小餐廳的落地窗都彷彿振著回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啊!我慶幸自己是背對著那對男女,躲開了可能投來的尷尬目光,因為我霎時間也不知如何反應。孩子面前的舅舅縮著脖子,把食指擺在嘴前,“噓!”的好長一聲說:“小聲點,給他聽到了會生氣的。” 我向隔壁的餐桌望了一眼,確實剩了一大半的食物在盤里。我很高興兒子有把我教的事放在心上,明白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”的道理。說真的,我還滿喜歡他這種‘不平則鳴’的精神。 只是,腦子里還在思考著如何教導他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聲量說話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還記得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,常常出現模仿大人的動作,比如拿著我的梳子往自己头上敲,煞有其事的学我每天早上梳头的动作、或抽出他爸爸的襪子,往他的脚上套。這些看起來好可愛的動作,卻也讓我覺得觸目驚心。原来,我们每天的作息,不经意又习以为常的举止,都被他小心的看在眼里,像随手丢在草地上的种子,几天的太阳雨水後,就在他的心里發了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個週末,有朋友到家裡來小住兩天,一進門見我家老大赤著上身,馬上進行機會教育,告訴他有客人來訪,必須衣著整齊來迎接。兒子見她擺在椅子上的粉紅手提袋很新奇,伸手把玩,又得到另一場機會教育:錢包或手提袋是很私人的物件,沒經過允許隨便亂動是不禮貌的行為。我心里很感激,她的確很用心對待我的孩子。兩天里,我的朋友給孩子立下了許多教條,而我們大人間也聊了很多話題,每次聊天,孩子都在旁邊聽。送走她後,我在廚房準備晚餐,老大突然跑進來跟我說:“媽媽!我不能頂弟弟,沒有力跟他了啦!”我聽了立刻耳根發熱,一個5歲的孩子怎麼用這樣的措詞語氣來說話?我怎麼就覺得這話如此耳熟?立刻想起了這兩天來,朋友在抱怨她的員工、投訴她的生意顧客時,用得最多的就是:“不能頂甲、沒有力跟乙。”她雖然在面對孩子時,教了他們許多規矩,卻沒想到聊天時的一字一句,已被孩子吸收進去。這讓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句話:“孩子從來不會聽父母的教訓,卻無時無刻不在學習父母的行為舉止”。各個派系的教育專家有他們自家的論點,但有一點是他們一致肯定的,那就是:做孩子的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方式。而且,身教不是只在面對孩子時才展現,而是一種深入骨髓、發自內心的真正修養。

童蒙養正、少年養志。我們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端正他們的行為、陶冶他們的性情。小時候,媽媽常告訴我不可以做坏事,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,小小的心靈真的很警誡,不敢亂來,以為天上真有神明會處罰做壞事的自己。現在,我不只头上有神明,身邊還多了兩尊小菩薩,像面鏡子,讓我每天都得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。只要面对他們,我就會告诉自己要小心播种,別坏了这片良田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